今年暑期,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Hermes财商教育实践团在陈海亮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甲西镇双塘村小学,展开为期四天的财商启蒙之旅。四天里,他们以创意课堂与互动游戏为笔,在乡村热土上绘就一段温润童心的篇章。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实践团成员们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点燃孩子们对财富的第一次好奇,为乡村儿童推开了一扇通往财商世界的大门。

创新实践:Hermes财商智能体的探索
活动首日,实践团亮出“秘密武器”——自主研发的Hermes财商智能体,以科技之光照亮乡村课堂。为精准评估AI赋能财商教育的实效,成员们设计了一场微型“对照实验”:一半孩子在智能体辅助下完成问卷答题,另一半采用传统无AI支持的方式。同一时空里,两组童声交织,数据悄然生长。这份严谨,既是对教育创新的敬畏,也为后续研究播下珍贵的种子,初步探索了人工智能助力儿童财商教育的新路径。


在接下来的三天中,实践团围绕财商教育的六大维度,精选“储蓄、消费、收入”三大核心模块,打造系统而生动的课堂体验。
储蓄意识培养:通过互动讨论与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建立“未雨绸缪”的理财观念。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分享“存钱计划”,气氛热烈温馨。

理性消费教育:成员们介绍了日本“压岁钱传统”、德国“储蓄罐习惯”等世界各地的存钱文化,开阔孩子们视野的同时,引导其学会合理规划开支。

收入来源探索:通过模拟场景与“赚取游戏币”环节,让孩子们初步理解劳动与回报的关系,在实践中体会付出与收获的联系。

为了让抽象概念更易理解,实践团将“大富翁”等财商桌游融入教学体系。孩子们在游戏中模拟金钱流动,欢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基础财富管理逻辑。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课堂充满活力。

专业性与影响力:数据驱动的教育创新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收集总计80份学生问卷,通过数据分析评估课程成效。这一举措不仅为优化未来课程提供依据,更体现了团队对实证教育的执着追求。从智能体应用到对照实验设计,再到问卷数据分析,每个环节都彰显了实践团的专业态度与创新精神。

协作与支持:艰苦环境,坚定信念
此次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当地驻村民警和双塘村小学校长的鼎力支持。驻村民警全程为同学们的安全保驾护航,确保活动无后顾之忧;而校长则慷慨提供了教学场地和资源支持,为成员们与孩子们的互动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他们的帮助不仅体现了社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此次活动的协作精神,为实践团创造了温馨而高效的教学环境。

尽管双塘村地处偏远农村,实践团住在简陋的房间内,炎热的天气和朴素的住宿条件带来不小的挑战。然而,这些困难并未削弱成员们的热情,反而激发了团队的斗志。在大家支持下,实践团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教学,用专业与热爱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火花。这份不畏艰苦的坚持,正是Hermes财商教育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
意义与收获:点亮乡村教育的未来
短短四日,却足以让一粒粒财商的种子在童心里生根。当离别的哨声响起,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只是新知的光,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想象;而青年们的行囊里,也多了沉甸甸的责任与成长。在陈海亮老师的引领下,团队把课堂搬进田埂与蝉鸣之间,让理论在泥土里发芽,用创新的火种点亮乡村教育的夜空——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也是一段关于青春与土地共同生长的深情注脚。

课程的成功离不开各个部门成员和金融科技学院祁涵老师、Nina老师的集体智慧和辛勤付出。从前期调研到课程设计,再到现场教学,成员们反复打磨每个环节,确保内容专业且有趣。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触碰与改变的起点。我们坚信,这些知识的种子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为乡村教育增添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