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雨,女,汉族,高中毕业于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金融科技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进取,曾获多项奖项——国家奖学金、深圳大学“学习之星”奖学金、深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微众奖学金、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大湾区杯”金融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暨创新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等。现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金融工程硕士。

   

四年前,因为高考成绩远没有达到预期,我在重庆大学和深圳大学中纠结,最后将深圳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来到了这里。虽然当时也没有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或者非达到不可的伟大理想,但高考始终成为了我内心的一大遗憾。我怀揣着谁说双非学生就不能出人头地的想法,来到这里,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

四年转瞬即逝,回想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参加过一次院长午餐会。那时的我非常迷茫,我感觉浑身的精力没地方使,我问院长:“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没有自己热爱的事情,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呢?”。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他当时的回答:“你热爱的事不会主动找上门,你得主动去探索、去试错,才有可能找到你愿意跳着踢踏舞去做的事”。四年后的我回头再看,我想我更追求work life balance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了出国留学。

大二时,我下定决心准备留学,从开始了解到提升个人背景,我花了接近三年的时间。我很清楚对于申请名校来说,绩点是重中之重。所以我连续3个学期保持每一门课程都在A以上,很长一段时间我好像真的掌握了考试的技巧。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从大一绩点3.8左右提升到了最终申请时的4.08。

其次重要的就是语言成绩,我的英语时好时坏。从高考的141到英语六级533,我曾不止一次地质疑过自己。其实我也清楚,我和国内大多数学生一样,是靠刷题提高的分数,真实英语能力其实并不可观。但一想到,出国后我会一个人面对全英文的环境,就有了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在潜心学习了近半年的英语后,我最终拿到了雅思7.5,GRE324的分数,也算达到了申请名校的门槛。

再其次就是科研经历和竞赛,我从大二时就跟着计软的老师和我们学院的老师做科研,但在挣扎了9个月后,我选择了放弃。特别是计软的科研项目,每天生活在看文献理解公式看推导的无限循环中,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最终,我将精力投入了比赛,相对于科研长期无成果的付出,比赛的短期成效能给人更多的成就感。另外,由于我个人比较偏好数学建模和数学类的比赛(相比之下评判标准更为客观),所以在大二之后的每年都有1-2个比赛拿奖。

最后是实习和证书。其实很多中介机构会把实习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特别是对于商科申请来说。但是我个人觉得实习占用的时间太多,学东西的效率较低(这里指大部分dirty work的实习,那种内容充实提升快的实习除外)。然后是证书,其实很多证书都需要有工作经历之后才能拿证,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很多知识点学生和有经验的人理解的程度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我尝试之后,我觉得不用着急大学就去考很多证书,等工作后需要什么证书再来考也不迟,更重要的是养成持续学习进步的习惯。

其实2023届同学挺惨的,大学四年有三年都在疫情封控,经历过好几次开学时间待定,返校上课日期遥遥无期。

但我想说,无论周围环境如何,身处境况如何,我们都应遵从自己的内心,明晰自己的目标,朝着未来的自己努力。

一个人的一生真的很短,在20出头的年纪,我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他们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我知道今后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知道需要做出什么努力去成为想要成为的样子,我很开心,也很知足。

我深知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和努力,在奔向目标的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不要惧怕而是要去面对和解决。我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不强求自己一定完美,我很庆幸我活成了自己,而不是“别人”。


寄语新生:

推荐新生参加院长午餐会哈哈

我们学院老师都很好相处的,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和老师交流吧。大家都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与迷茫,跟院长和各位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学术项目以及学术支持资源等等。结合自身情况,获得前行的方向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