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预备党员深圳高级中学毕业2023届金融科技实验班毕业生本科四年平均学分绩点4.04推免生综合成绩排名第一推免至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攻读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

校期间曾获2023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生2023届本科毕业生荣誉学士学位深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一等奖深圳大学“学习之星”一等奖深圳大学“双创之星”一等奖“微众奖学金”二等奖

   

南图的月,北图的风

“感谢南图的月和北图的风……”,这是写在我毕业论文中致谢部分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对我四年本科生涯的总结。

我们2019级金融科技实验班的学生是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在学院高标准、高要求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课业压力非常大,因此同学们经常见面的地方不是教室,就是图书馆或自习室,而且一见面就是一群人。我也不例外,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几乎占据了我每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

在大三上学期的考试周里,我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起来先到图书馆复习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马上去考场,考完后再回到图书馆复习明天的考试内容,整整七天考完了八场考试。哪怕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当中,我还是会在晚上八九点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到图书馆外散散步,或是在北图门口坐上一会,看看月色,吹吹晚风,让大脑放空。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这是我不断在学业上取得进步的秘诀。

分享一下我提高绩点的思路:“抓大放小,做附加题”,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一般会优先保证学分高的课的成绩,像是一些3学分以上的课都尽量拿到A或A+;然后选课的时候,我偏好选择那些期末考试比重较大的课程,这类课程只要好好复习一般都不会太差,而且期末试卷的附加题是拿到A+的关键,想要冲高分一定要写。

“一切命运的馈赠都在早已标记好了价格”

本科三年的所有努力都会成为你的筹码,并在大四的时候ALL IN。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主要面临保研、出国两条路的艰难抉择(考研被pass了,因为没有提前一年准备,这里建议想要考研的学弟学妹都要尽早准备哈~)。本科三年的高绩点让我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首先是保研资格肯定能拿到,然后出国也能申请到香港和新加坡的授课型硕士。幸运的是,保研与出国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在出国申请季之前,可以参加其他学校举办的保研夏令营和预推免获得国内的OFFER。

既然可以“两条腿走”,我就决定先尝试保研外校,如果没有拿到心仪的OFFER就出国。秉持着这样的战术打法,我开始投递国内一些比较顶级的金融科技专硕项目。22年正值疫情,几乎所有夏令营都采用线上考核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海王遍地走”的局面,顶尖选手通过“海投”手握十几个OFFER,而像我们这些双非出身且纸面实力不太出众的选手可能连简历关都过不去。

在那段时间里,我基本上处于“被拒”和“等待被拒”的状态,然而由于我当时还有出国这个选择,倒也还能稳住心态。细数下来,我从四月到九月一共投递了三十几个项目,大抵都是我高考考不上的学校,加之金融科技方向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我这段保研经历没有想象中的披荆斩棘,甚至有些惨淡(这里建议保研的学弟学妹可以尝试其他方向,不要死磕一条赛道)。不过,在一片失败的项目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金融硕士项目向我抛出了橄榄枝。

作为中财大的王牌项目,金融学院金融专硕的考核形式是比较全面的,大体流程是“听讲座+写案例分析+做汇报+自我介绍+专业面试+英文面试”。无论是什么面试,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突出自己的优势。由于我选择的是金融科技方向的硕士项目,因此考核内容也围绕金融科技方面,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熟识,这就是我们金融科技专业学生的最大优势。特别是当我看到案例分析题目是在金融科技前沿课上讲解过的分布式数据库应用,专业面试所提问的是金融科技监管课上涉及的数据出海问题,我一下子心里就有了底,同时暗自感谢本科三年基本上都有认真听课的自己。

现在看来,学院所教授的金融科技前沿内容和相关知识技能都是十分有用的,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相关的专业问题。建议想要在金融科技领域继续深耕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参加学院与微众的课程,多与业界的老师交流,有利无害。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把大学生活比作一场修行,我认为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三重境界。

“见自己”是自省的过程,搞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所行方向为心中所想,就不会陷入“同辈焦虑”、“内卷”、“攀比”等自我内耗的情绪之中,不会去羡慕“谁谁谁又拿了什么奖”、“谁谁谁又参加了什么项目”之类的,能够做到心无旁骛;

“见天地”是走出去的过程,试着去尝试最前沿的东西,多看多学,不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说不定能在此过程中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见众生”是求学的过程,见识身边人的长处,了解自己存在的短处,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全才,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地方,因此身边的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师,当然也不用过于功利,维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未来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虽然上面说的很玄乎,但大体上就是“多想、多看、多学”三词罢了,不过每个人对于大学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以上为一家之言,希望大家辩证地看待。


寄语新生:

“找准方向,减少内耗;锻炼身体,劳逸结合”。

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来说,迷茫是正常的,能有多少人一开始就能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呢。对此,我的建议是多接触新东西、多尝试让你感到有趣的领域,把大学四年变成“打怪升级”。

除此之外,建议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多社交,多运动,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享受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