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至24日,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第十一次会议在青岛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国际司指导,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承办。会议围绕“AI赋能与科教融汇:数智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发展”主题,共商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金山出席会议并致辞,沈阳大学校长、联席会主席赵彦志作工作报告。我院院长陈海强、副院长古维、法方副院长乔俊与来自全国163所大学、11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450余位成员参加会议。
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成立于2014年,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已成为全国性的中外合作办学交流合作平台。该联席会现有257家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作为会员单位,长期以来在凝聚行业力量、保障办学质量方面发挥着主导与引领作用。
会上,赵彦志着重阐述了联席会组织架构逐渐完善、会员单位规模持续扩大,以及在搭建交流平台、扩大正面宣传、发挥智库作用、服务会员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开展的年度创新性工作。同时,报告明确了下一步重点工作规划,联席会将继续做好吸纳优秀会员,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等工作,持续在搭建高效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智库功能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在分论坛环节,各主讲嘉宾分享了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发热烈讨论。我院领导积极参与交流,与兄弟院校代表就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跨文化交流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思维碰撞中收获了众多先进经验与创新思路。
陈大立代表教育部国际司在闭幕式上发表致辞。陈大立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取得积极发展成效。未来,教育部国际司将采取多项改革举措,继续支持和鼓励境内外高校开展高水平的合作办学,培养创新人才,扩大学术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他强调,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是一个重要的交流探讨平台,要充分发挥好联席会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在联席会主席团会议上,古维代表学院参加了联席会的承办权竞选环节,她凭借出色的表达与充分的准备,重点向主席团展示了深圳大学卓越的办学实力、对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办会经验。经主席团决定,联席会第十二次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第十三次会议由深圳大学承办。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我院最终成功获得承办权。这一成果的取得,是联席会主席团对我院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所做努力与贡献的充分肯定,也为我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陈海强表示,此次参会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国内外先进的合作办学理念,也明确了学院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成功获得承办权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持续优化办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